發布時間:2018-03-02 來源:www.bqs54.cn作者:未知閱讀:0
講故事是培訓師常用的培訓授課方法之一。故事也帶有許多人生的哲理,無論是誰,對別人的故事更是有無法抵擋的好奇心。講師更是可以將故事應用于我們的課程,活躍課堂氛圍,驗證問題和得到哲理。講故事是培訓師比較容易掌握,也比較容易具體實施的教學方法。讓我們先來看看“講故事”有哪些優點。首先“講故事”容易引起學員興趣,除此之外,還有以下三個顯而易見的優點:
1.故事是通俗易懂的,所以很利于學員對知識點的理解,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;
2.故事帶來的一定的效果,就是可以非常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;
3.故事能讓學員更加深刻的印象,易于學員對知識點的長久記憶。
那么如何收集和選擇故事?
收集故事可以通過看書、網絡查找故事、自己編故事、聽別人講故事等途徑。而選擇故事一般有以下四項原則:
1. 相關性原則:故事一定是為了更好的說明主題,闡述知識點的,而不僅僅是活躍氣氛,所以要選擇和自己課程相關性強的故事;
2. 積極性原則:故事切忌不可太俗,思想要積極向上,當然也可以舉反例故事;
3. 針對性原則:不同的人群對故事的理解習慣不同,要針對不同學員選擇不同故事,因材施教;
4. 新穎性原則:故事要新穎,不要總是講一些老故事。家喻戶曉的故事對他們來說就不可能有吸引力了。
讓我們來看看如何講好故事:
劉百功老師提出:在課堂上其實不應該用“講故事”這個說法,而應該是“演故事”。只有這樣學員才能夠更好的被吸引,讓學員跟著講師的故事情節走。如果講故事?這里總結了七個要素:
1.角色定位:將學員拉入故事角色,增強學員的參與感。但不可將不好的角色給學員,這種角色一般給培訓師自己。
2.善于設疑:通過提問、層層深入、引人入勝。
3.繪聲繪色:不僅要講,更要有“演”的成分,要把人物的聲音、神色都描繪出來,描述生動逼真,甚至可以用到視頻、音頻和圖像等。
4.導入常識:講故事的過程中,加入一些常識性的內容,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實感。
5.描述細節:在細節上的描述也可增加故事的真實感,更能打動人。
6.總結升華:在授課時,我們培訓師不能講完故事就了事,一般故事結束后,培訓師要結合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升華,與我們的知識點密切配合。
7.要讓學員分享自己的故事:若有的學員知道你要講的故事,可以鼓勵學員來講,就和我們教學技能中關于遭遇高手時的處理方法一致,其實很多時候通過學員的口來分享比我們直接講要好的多。
除此之外,每個故事都應該包括何時、何地、何人、何事、何故這五項內容,才算表達清楚,何時的表述要開門見山,警示性的引起聽眾的注意,何地的表述要盡快進入場景,這樣才會突出你想表達的主題,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,有名有姓才顯得真實,也方便聽眾清理思路,何事的表述應注意具體化,描述細節化,何故的表述相對不太重要,是對聽眾的一個心理釋放。講故事最重要的是就是重現場景,達到表達具體化,描述細節化,這才能使聽眾以一個一致性的畫面進入情節。下面總結了一些不當的講故事的行為:
1、在講故事之前,第一句話的語調和語速是很關鍵的,如果第一句話較有力,那么首先會吸引聽眾的吸引力,再者下面的故事陳述就會流暢很多,所以在講話前,要吸氣穩一下自己的心神,然后再開始;
2、在講一個事情或心理效果時,盡量用事實來側面反襯,這樣給聽眾的印象是生動的,形象的,記憶深刻的;
3、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語言,如果你想陳述你的學習成績,你要說你總是優秀,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,你應該說,你考試不是第一就是第二,這種效果對聽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;
4、快速進入場地,能快速進入場地就能快速抓住主題,迅速的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對方,一個話語羅嗦的人往往講半天話還在兜圈子,這時聽眾已經聽煩了,這時你的講話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;
5、不要用模糊的概念,“可能是甲可能是乙”、“好象是1987年”,這樣模糊的句子會轉移一部分注意力,并讓你故事的真實性下降,而且肯定直接導致你的說服力下降,相比之下,直接確定為甲,或者直接說1987年,故事則顯得更加有說服力;
6、不要用解釋性的語句,盡量用描述性的語言因為所以,在描述故事的天氣時,你要說“那天因為天氣很熱,所以我穿的少”,就不如“那天天氣太熱,我這只穿了個褲衩”,這樣不會使人的思維走岔路。一個表述要是這種不一致的思維方式,勢必會影響到內容的表達能力;
7、講故事的時候不要有謙虛的開場白,“我記的不太清了”“可能講的不夠生動……”等等這樣無疑會打擊學員對你的信心,認為從你的講話中學不到什么東西。所以合理的做法是,確定而自信的講述,勾起聽眾的注意力,人們的心理往往被后期的期待所吸引。
培訓師要充分地激勵啟發他人,就必須學會講故事的技巧,成為講故事的高手。